虚实融合,触手可及——浙大一院开创混合现实教学新模式
时代背景与现实挑战
在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医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医疗机构多院区发展模式的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分配不均、临床技能培训标准化程度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教学资源分配失衡、传统教学模式局限以及规范化培训难题等方面。
开发者说 项目研发团队负责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教学部副主任王权,说道:
“为了解决多院区临床技能带教工作中的现实痛点和难点,我们在医院郑敏副院长和教学部陈韶华主任的大力支持下,组建了一支多学科背景的团队。成员包括浙大医学院优秀的八年制毕业生吴存锦、梁 烨华、邵雅茹,以及骨科专家陈小锋医师和临床技能中心的孙佳恒。在项目启动之初,我们深入调研了相关问题,发现国内市场上尚无成型产品能够针对性地解决这些痛点。这一发现更加坚定了我们探索创新模式的决心。经过不断的讨论和研发,我们逐渐认识到,这种创新模式有望将浙大一院的规范课程和先进教学理念推广至全国,有效缓解各地课程和师资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整个团队都深感这项工作的意义重大,致力于推动新技术与医学教育的融合,为我们所热爱的医学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创新驱动的解决方案
面对这些挑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技能中心以求实创新的精神,积极发挥创新引领作用,联合杭州本地优势资源,整合数智化教学前沿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先进MR混合现实技术开发新一代医学教育产品。该系统的研发过程经历了深入分析临床技能教学痛点和难点、系统论证技术实现路径、创新设计数智化融合课程、学员与教师体验与反馈,以及持续优化迭代教学模块等五个主要环节。
开发者说
“选择脊柱损伤搬运这个项目为首个临床技能是源于目前的培训现状,能够规范的教学生这项技能的老师不多,在多院区开展这个培训需要学员和教师都付出较高的交通和时间成本,并且这种多人协同的操作技能课,目前的VR技术难以提供学生比较好的触觉体验和身体动作的训练,目前这个技术开发完成后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团队成员包括了我们获得过全国大学生竞赛八年制赛道银奖及浙江省住培技能大赛一等奖的几位优秀的八年制毕业的年轻医生和指导教师,保障了这个课程的规范性,结合自身培训的经验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的流程和指导。”
创新目标与价值
本系统的开发目标指向三个层面:这一创新系统的推出,不仅为解决区域间医学教育资源不均衡提供了可行方案,更开创了医学技能培训的新范式,期待能为推动医学教育的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这一创新系统的推出,不仅为解决区域间医学教育资源不均衡提供了可行方案,更开创了医学技能培训的新范式,期待能为推动医学教育的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技术创新:突破传统VR局限
系统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创新,解决了传统VR教学的痛点,开创了医学技能培训的新范式:
1. 设备革新:采用最新一代轻量化AR眼镜,实现长时间舒适佩戴。
2. 交互体验优化:采用高刷新率显示、零延迟响应、智能视觉补偿等技术,确保学员能够轻松完成整节课程学习。
3. 触感反馈创新:通过力反馈模拟、真实教具模型结合、精准触感映射,帮助学员建立准确的肌肉记忆。
4. 智能建模突破: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高质量教学场景的快速构建。
5. 多维互动创新:打造创新的元宇宙教学环境,支持多人同时在线学习、跨地域实时协同操作、教师远程指导互动等。
6. 课程体系创新:采用"平台+自主开发"双轨制,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科的培训需求。
7. 评价体系升级: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构建了客观、全面的自动评价体系。
8. 虚实融合技术:创新性采用MR混合现实技术,让学员在真实环境中获得增强现实的学习体验。
未来展望
MR无人执教系统视频 https://mp.weixin.qq.com/s/jF5vCvFgygttMc12TG_4y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