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医学教育信息服务平台

[西医] 我院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在“住院医师心中的好老师”征文荣获全国一等奖

2016-01-22 浙江省卫健委

 1月9日,中国医师协会迎来了成立14周年、继去年举办首届医师年会后的第二届年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刘谦、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等出席了此次年会。2015年6月10日至7月31日期间,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健康报》 、《医师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住院医师心中的好老师”推选及征文活动,共评选出100名“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以及50名优秀征文作者。此次中国医师协会年会上,全国各省的“好老师”代表以及10名征文一等奖获得者有幸前往北京接受了隆重的表彰。在10名征文一等奖获得者中浙江省有3名,其中有我院2013年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麻醉科)李晓瑜撰写的《师者,榜样先行》一文,在此次征文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征文一等奖并发表于《中国医学人文》专刊。本篇获奖文章描写的主角——放射科张宏斌老师获得了浙江省“住院医师心中的好老师”称号。

李晓瑜撰写的《师者,榜样先行》荣获国家一等奖

 

我院自2014年获得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来,已在建设规范化培训基地方面做出了许多工作和努力。我院住院医师李晓瑜在此次全国范围内的征文活动中获得荣誉,也是对我院规范化培训工作的肯定和鼓励。期待我院以后涌现出更多的“好老师”并争取在全国树立榜样,也希望更多的住院医师积极参加此类活动,努力为我院争光。

宁波市第二医院科教部

2016.1.11

师者,榜样先行

——记宁波市第二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张宏彬

                                                  文/麻醉科  李晓瑜

    时值轮转第二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轮到了放射科。报到的第一天,在早晨的理论学习之后,一个身材中等的中年男人把我们这批新报到的轮转医生召集到一起,笑眯眯介绍道:“我是这里的带教老师张宏彬,负责放射科的住院医师培训。”这样一个彬彬有礼、为家百年医院默默奉献了20余年的医疗工作者------宁波二院放射科主任医师张宏彬,就是我这段文字的主角。

一、医术精湛,敬业奉献,一名出色的专业领航者

张老师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现已是主任医师,任我院放射科胸部和心血管影像诊断专业组组长。在这20余年的工作生涯中,张老师将自己的专业所学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日常的医疗工作中。他对X线、CT、MRI影像诊断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尤其擅长冠状动脉CTA等血管CT成像检查的诊断,是科室里当之无愧的权威。作为医院的辅助科室,人们通常都会觉得放射科是个轻松的科室,“坐在那里读读片、出出报告,一天就过去了”。但是张老师从来不觉得自己的工作“微不足道”。这个总是面带微笑的男人,工作中却是个“处女座”般挑剔的家伙,他一开始就非常严肃的告诫我们:“影像学诊断千万不能马虎,我们的一个结论有时候可能决定着病人的生死。”当我一次又一次被叫到他电脑跟前时,当他一条一条的分析影像中的问题和难点时,当他亲力亲为的帮我修改每张影像报告时,我终于理解了他所说的“不能马虎”的含义。我想张老师就是凭借着20多年来对医学事业的高度热爱、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对医学知识的不断追求以及对年轻医生的谆谆教导,使他成为了我院放射专业的权威,为一批有一批的后来者指点迷津。也正因为他的存在,放射科整体水平得到了大幅地提升,临床各科室医生对他的称赞声也不绝于耳。甘于奉献,精益求精,这就是他的人生态度。

二、德才双馨,智情双修,一名出色的专业传承人

要想成为一名让人尊敬的医生,不仅要专业技术水平过硬,同时还要具备独特的个人魅力。张老师时常教导我们要用爱心、耐心和诚心去对待每一位病人。都说医生对待病人应该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般,他也实实在在的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每每遇到影像诊断难以定论的时候,他都会亲自打电话叫患者到办公室里详细询问病史,有时候遇到患者不方便的时候还会亲自跑一趟。除了细心询问病史,张老师还会耐心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有时候遇到情绪激动的患者,他也不烦不燥,不紧不慢的与之沟通。记得有一次,一张下肢MRI片子提示左下肢肌肉中间有个占位,但是影像学表现上看良恶性很难定性于是他打电话叫患者来了解病史。患者是个中年女性,看到片子上的一个肿块后,当场就泣不成声了,最后经过张老师的不断安慰总算平静了。张老师建议让她做个肌肉活检,当晚回家后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后来还多次打电话跟踪其病情进展,并在科室里就此开展了病例讨论。患者最后诊断明确是个良性的占位,还买了水果特意从北仑赶过来表示感谢,张老师仍是笑呵呵地道“应该的,应该的”。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之中,张老师凭借着不放弃不抛弃的态度,花费了自己大把的精力和时间帮助患者明确了诊断。他说:“影像诊断能做到‘不放过一个坏人,也不错杀一个好人’,就算是成功了,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唯有不断努力”。

在对待新进医学毕业生及轮转医生上面,老师同样充满着爱心和耐心。张老师将自己的影像知识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承给新人,对我们新人遇到的问题都能予以及时的指点,耐心地纠正我的读片时犯的错误、讲解相关疾病的影像学特点,有的放矢的针对规培要求帮助我们尽快掌握相关知识。他在带教过程中,在工作期间他对待专业技能严格要求,在非工作时间平易近人,关心新人们的生活,通过及时地对我们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跟踪和评价,调动了我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我们的影像学诊断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放射科的最后一天,张老师给我们每个人都写了评语,一字一句写满了规培手册的评语栏。当时的那个镜头,竟让我不觉红了眼眶。

三、淡泊名利,有舍有得,一个不“出色”的男人

张老师当年从名校毕业后,没有留在杭州,而是选择来到了宁波,来到了宁波市第二医院,一待就是20余年,在这20年的人生旅途中,张老师恪守的是淡泊名利,有舍有得的人生信条。他当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了宁波的医院实习,便深深地爱上了宁波这座城市,也感受到了当年宁波医疗水平较之省会城市医院的差距,毕业后舍去了省会城市更高的收入、更有品质的生活以及医疗水平更高的工作环境,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宁波,来到了宁波第二医院,并且因为他的努力我院的放射科水平和地位都丝毫不逊于其他科室,与大型综合教学医院的差距越来越小。从放射科比他资历更老的医生口中得知,张老师当年那些留在省会城市的同学们现在无论收入水平、还是职业经历都比张老师高得多、丰富得多。我问他是否后悔当初没能留在杭州,他说:“我的字典里没有后悔两个字,只要努力在哪里都能发光发热,能做个有价值的人我就满足了”。就是这个视淡泊名利、有舍有得的人,在外人眼中不那么“出色”的男人,在我心中却又是最最出色的老师!

这我们医院、在偌大的中国还有许许多多像张老师这样的人,他们为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不平凡的价值。人类的医疗事业需要这样一群人,需要更多这样的人,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通过榜样的力量培养和激励更多优秀的医疗工作者,我国的医疗水平定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