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医学教育信息服务平台

[西医] 厉害了!我院“县管乡用”全科医师培养模式被写入国务院文件

2017-09-12 浙江省卫健委

                                         “县管乡用”全科医师培养模式写入国务院文件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将我院全国首推的“县管乡用”全科医师培养模式写入该《意见》当中,明确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完善定向医学生培养政策,鼓励各地探索实行“县管乡用”全科医师培养的用人管理制度。这充分代表了我院该种医教培养模式在国家层面上获得有关部门认可与关注。

 

 

 

苍南县于2014年出台“县管乡用”全科医生培养模式,该模式在全国首创,引起了国家卫计委领导的关注。

“县管乡用”全科医生培养模式采用“5+3”方式:

“5”指学生高考录取后与县卫计局签订协议后在温州医科大学学习5年,学习期间我县给予学费补助;

“3”指毕业后人事关系先挂靠在县全科医生管理服务中心(即“县管”)。

 

经过3年在县人民医院规范化全科医生培训合格者,根据3年规范化培训的考核成绩,从高分至低分依次自主选择县各家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即“乡用”),必须服务满5年后,优秀的全科医师可以选调入县级医院全科医疗科工作,2017年第一批“县管乡用”25名学生即将进入3年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为什么要采用“县管乡用”全科医师培养模式

 

全科医生制度是推进分级诊疗的重要举措,是满足民众基本医疗卫生保健需求的有效途径。我国全科医学起步较晚,学科建设薄弱,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进展缓慢,全科医生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培养体系不健全,岗位缺乏吸引力,社会认知度不够,全科医师队伍的服务能力还远远不能适应需要。

我县2009年开始推出基层全科医师定向培养招录,发现定向委培存在一些问题:1、毕业后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终止协议人数较多;2、毕业后学生分配到基层,基层医院由于人员紧缺不送或者缓送学生进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3、学生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学习纪律和主动性不强。为了能解决上述问题,2014年我县在全国范围率先推出了“县管乡用”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探讨。

 

我院在“县管乡用”全科医师培养上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我院在创建温州医科大学非直管附属医院以来,积极探索教学管理实践,不断提高教学工作能力,为“县管乡用”模式的推广垫定基础。
基地建设:2012年通过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2015年成为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后备基地;2016年进入全省58家合格培训基地,连续多年省基地年度检查评为优秀基地。
人才培养:2013年开始招收全科医师学员,目前共招收县定向委培全科医师学员16名,对这些学员严格按国家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要求培训,注重全科医学理论和技能培训,并结合医院培训特色,加强基本急救能力的培训。
学科建设:2012年医院成立全科医学科,目前开放床位10张,有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全科住院医师7名,全科医师门诊量2万人/年,年收住老年慢性病患者400余人,建立11家医联体,对医联体单位进行全科医师业务指导,师资培训等培训。

 

“县管乡用”全科医师培养模式获得怎样的关注    

       3月31日,国家卫计委科教司副巡视员张黎明率队一行来到苍南县人民医院,实地调研我县“县管乡用”全科医师培养模式情况。张黎明肯定了我县“县管乡用”全科医师培养模式,并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为全国借鉴和学习全科医师培养“温州模式”打下基础。

 

 

 

        4月12日,副省长成岳冲来到苍南县人民医院,专程调研我院“双下沉 两提升”、“县管乡用”全科医师培养等医疗改革工作落实情况。副省长成岳冲充分肯定了我院在全科医师培养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的成绩,他指出培养一批基层能用的上,留的住合格的全科医师是国家医改“双下沉、两提升”的重要内容,是真正实现分级诊疗的前提,希望苍南县人民医院继续努力为全国做出表率。

 

 8月6日,新昌县卫计局、新昌县人民医院来到苍南县人民医院,就“县管乡用”全科医师队伍的培养、教育、管理、使用进行了详细的了解。调研组一行认为,苍南县人民医院“县管乡用” 全科医师培养模式已趋于成熟,此次调研对新昌县全科医师培养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5月15日,温州电视台《政情民意中间站》栏目播放了我院“县管乡用”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相关视频,并邀请专家对该模式进行点评。